抗战时期国军编制与装备—机关炮
抗战时期国军编制与装备—机关炮
一、机关炮诞生与作用
机关炮是一种可以连续射击的轻型火炮,具备口径小,射速快等特点。19世纪末诞生,一战二战时期已经在各国军队中普遍装备。机关炮可以装备一线步兵,也广泛装备于步兵战车、战斗机、各类舰艇,兼具对空,对地和一定的反装甲能力,是一种真正的“万金油”型的装备。
二、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机关炮装备情况
1、机关炮型号
瑞士苏罗通是德国莱茵金属的子公司,因此ST-5型20mm机关炮也是纯正的德式火炮。1935~1937年购买约200门。值得一提的是,国民政府也将该炮拨给八路军2门。
其Mscal 60/70型20mm机关炮射程上比苏罗通稍逊,不过重量更轻,机动性更好,综合性能不俗。该炮在30年代初就被引进国内,并且在不少地方部队中装备。
麦德森M1935型20mm机关炮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从丹麦进口了200门左右,同时期引进的还有一批奥地利百禄47mm战防炮,由于其出色的射速,麦德森机关炮也被大量补充到一线部队充当反坦克火力。
2、抗战时期机关炮的装备情况
至于机关炮的实际装备情况,按国军1936年调整师编制,每个步兵团下辖一个机关炮连,每连6门。但由于机关炮数量有限,并且没有批量自制/仿制能力,不少步兵团最终都用迫击炮替代。
不过在抗战时期,国军的精锐部队确实有一定数量的装备。台儿庄战役,第25师下属步兵团有用20mm机关炮击毁日军战车、碉堡的记录。忻口战役,中央军部队有用机关炮击落日军飞机的战绩。
另外,还有部分机关炮编入独立炮兵团和Flak18型37mm、博福斯M1929 75mm等高射炮一起作为防空武器使用。
在整个抗战时期,虽然机关炮的数量有限,但总体上还是发挥了相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