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副市长落马让淄博尴尬,但尬不止于此!这些隐忧决定淄博火多久
原副市长落马让淄博尴尬,但尬不止于此!这些隐忧决定淄博火多久
淄博烧烤今年红红火火,一直以正面形象出现。也带动淄博这样一座城市,成为一个正能量满满的城市。
如同洪桐县里没好人一样,在今年当下的舆论环境当中,淄博城内无坏人。
可以说淄博以及淄博人今年创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口碑,但是这个口碑淄博以及淄博人是否有能力承受得住,是一个巨大的现实问题。
端午节前夕,无坏人的淄博城内出了一个坏人。而且这个坏人还是淄博市的原副市长,现为当地的一级巡视员,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淄博人。
刘荣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山东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这个措辞严厉的新闻无疑格外炸裂,犹如一炉烧红的爆炭上浇了一瓢凉水,又像是淄博的烧烤众目睽睽之下,火大了,给烧焦了。
格外的炸裂,格外引人关注,格外吸引眼球。
面对这样的新闻可以看出之前很多对淄博的吹捧之词就显得格外的尴尬了。
人在地上走路不小心摔一跤,可能没有什么大问题,拍拍土可以继续前行。但如果被人捧得高高的摔下来,就不可能不出问题。
在今年淄博掀起的舆论热潮当中,有很多不适当的,人为炒作和过度营销。
这种炒作和营销,可以带来一时的热度,甚至是过热。但是这种过度的过分的美誉赞誉,却很可能是一种捧杀。
不出问题的时候可以高歌猛进,而一旦出问题,就可能是一种强大的反噬。
一旦问题出的多,之前捧的有多热烈,之后踩的就有多凶猛。
比如之前就有吹当地办公楼的诸多新闻刷屏,其中充斥着错乱的因果,和违背常理的虚假事实。
一个办公楼拆不拆,修不修新的,有很多因素影响。而由此把历任的头头,吹捧成都是大贤良,甚至用来歌颂现任,这是一种无脑的甚至别有用心的吹捧,危害极大。
而这次刘荣喜的落马,是对这种吹捧的生动有力的打脸。尤其是该案,到底是一个个案,还是一起窝案,还未可知。
如果这是一窝案,甚至出现了很大的牵扯面。那么淄博之前的这波吹捧将沦落成一个巨大的笑话。
实际上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都知道这样的案件很少孤立的发生。而当事人一旦为了追求从轻处理,可能会检举揭发出更多的案件,当地会有更多人落马。
比如上图当中的胡建勇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他可能会成为今后很多人学习的一个榜样。
在淄博的这波舆论热潮当中,还有很多问题。
在之前的舆论环境中,很多话很多不同的声音可能无法发出,即便发出也无法得到认同,甚至会被很快的淹没和阻止。
但是现在出了此事,我觉得淄博以及淄博人应该好好的思考一下,淄博烧烤热潮当中,是否还有类似的错误?
比如这是之前舆论浪潮当中的一个名场面,一名男子声称喝了三瓶啤酒,主动要求吹气检查,交警竟然声称问题不大。
这样的视频带动的是什么舆论浪潮?在这种浪潮之下,似乎只有淄博的交警是为民的,别的地方的交警似乎都是在乱作为。很多正常的执法也因此被舆论攻击。
可是这样做好吗?喝了三瓶啤酒之后检测,交警说问题不大,这是在鼓励什么?难道为了所谓的烟火气,所谓的为了民生,执法真的是可以采用橡皮筋方式,随意的松紧吗?
被检测的这名男子是坐在后排座位上不是司机,但是交警这种说话方式明显是不妥当的,不利于交通安全的,会让人认为即便喝三瓶啤酒也问题不大,似乎也可以开车,给人们进行了不好的暗示,让人们产生了错觉。
而这个后排男子如果听信了交警的问题不大,之后坐到驾驶座位上开车出了车祸,这个责任又如何划分呢?
而这个交警为什么面对着民众镜头会说出这样的话?这种讨好式执法,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形成的?讨好式执法,是淄博一直就有的,还是在这此浪潮之下,无奈形成的?这个问题也值得深思。
上图是外地食客在烧烤摊,制造噪音不服从劝阻被带走的画面。
这当然是一个正能量的新闻。
但是这个正能量的新闻背后,是不是有隐藏的负能量?
根据相关报道,这烧烤一条街,周围有大量的居民楼,还有学校和学校的学生宿舍。
因为适逢高考前夕,为了保证学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休息环境,所以当地在此期间严格管理噪声。
这当然是一个好新闻。但是高考才几天呢?高考前夕才几天?那么除了这样的一些日子,这烧烤一条街,天天人满为患,吃喝到半夜,对周围的居民学生,不是依然是有很大影响吗?
如果在今年之前,这些人还可以发声,还可以反馈,甚至可以上网投诉。
但是在今年当下的舆论环境当中,户外烧烤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比正确的政治正确,面对这种无比正确,这些人还敢发声吗?还敢维护自己的权利吗?
他们只能被迫打掉牙往肚子里咽,牺牲个人的利益,来成就楼下烧烤小老板的利益。
甚至在整个淄博占领舆论话语高地的当下。其他地方对于这种扰民的烧烤行为也很难制止。他们相关的规定一颁发出来就被民众骂了回去。
这种舆论环境和潮流真的正确吗?
屋外烧烤是带有原罪的一种餐饮方式。既污染环境,又有噪声污染扰民危害,而且食材充斥着造假和非法添加剂,烧烤的方式对食客也是不健康的,是一种致癌食品。
对从业人员也有很大的健康危害,真的要鼓励这种挣钱不要命的赚钱方式吗?
烧烤红红火火的背后,这些烧烤师傅付出的是健康的代价。
对于他们来说,年少不知命宝贵,躺倒病床空流泪。
对于老板和食客来说,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像上面图片当中所体现的那样,为了保证良好的秩序,保证不出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人每天要超强劳动,付出巨大的精力。
这些人时刻都要准备着,出现问题20秒钟就可以到场。
这样的高强度方式能够持续多久?精力全都用在这个方面,那么在他们对应的领域,其他方面是否还有能力去兼顾,能否保证正常的进行。
而且不仅仅是这些人员,可以说在淄博全市上下很多力量全都投入到这个烧烤方面。
必然很多事情都放下和推后,是不是很多事情也是老百姓急需解决的而受到影响?
其他的产业要不要好好的发展?要不要得到及时的关注?
而且烧烤整的轰轰烈烈,必然引得很多人加码投资到该领域。
但是这种依靠外地游客的餐饮方式,毕竟是一个吃肥了走瘦了,得不偿失的方式,吸引的都是那些好凑热闹,很多还是喜欢打卡的网红,这种方式如何能够长期持续?如果不能长期持续,投资该领域的资金是不是就打了水漂?
淄博的这一波舆论热潮,背后不乏官方的推手。但是有时候采用的方式方法,却有点跑偏。
比如这个1米8帅哥接站的操作,有打男色擦边球的嫌疑。
如果是民间的方式问题还不大,但如果官方亲自下场迎合这种消费心理,那么就有后患。
这种擦边球打好了,可以吸引眼球,打坏了就会像东莞一样,背上臭名恶名。而这种名声再想洗掉那可就难了。
看看以上这些1米8帅哥被迫营业的样子,真的好吗?这种营销炒作操作方式很不高级。
这种官方和民间共同打色情擦边球的炒作方式,很可能就会炒糊了烧焦了引火烧身。
当这些事件和一个城市的名声捆绑在一起的时候,一旦其中的某个人员出现问题,将会整座城市来买单。
在这种舆论热潮当中,所有的人员都被裹挟。尤其是本地的很多淄博人也迷失了方向。
当地不出问题还好,一出问题往往首先把矛头指向了来这里的外地人。
不礼貌的游客是外地的。不法的商贩也是外地的。
真的是淄博城里无坏人了吗?坏人都是外来的?
这种舆论氛围也很不友好。
所以人为炒作,过度营销的危害很大。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能够靠人为的炒作,不能够靠过度的营销。
没有自己独特的他人无所取代的优势资源的情况下,想靠人人可为的烧烤作为支点,撬动一座城市,恐怕只能得一时的热潮。
吃着火锅,唱着红歌,翻了车的名场面,我们不是没见过。
吹捧五个度,毁了一座城的故事,不过才时隔一年。
这些前车之鉴,
值得淄博
以及每一个城市
认真的思考!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淄博刘荣喜被查#
我是坏老爸,欢迎您关注@坏老爸的教诲。欢迎您点赞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