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晋剧人才梅花奖获得者史佳花(一)
复合型晋剧人才梅花奖获得者史佳花(一)
复合型晋剧人才梅花奖获得者史佳花(一)
赵黛明
史佳花,是我此次访谈的一位“梅花奖”演员。几次预约,几次更改,缘于她的奔波、忙碌。
史佳花是第十ニ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八届“文华表演奖”获得者,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从知名演员到走上领导岗位,华丽转身,又将会带给她的艺术人生怎样的变化?
艺校:与晋剧的不解之缘“我是一个不甘于现状的人,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既然走上这条路,那就要干出一些事情来,做出一些成绩来。”几句话,她那率真而坦诚的性格,彰显无遗。
1963年,史佳花出生于山西祁县。1976年,13岁的史佳花考入晋中地区艺术学校晋剧表演专业。当年也许谁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个文静、漂亮的小女孩,日后会成长为新时代的晋剧表演艺术家、三晋梨园界的领军人物。
就家庭背景而言,你很难想到史佳花与艺术结缘,并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父亲做建筑工作,母亲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全家没有一个人从事过与艺术有关的工作。但史佳花又似乎是为艺术而生,为晋剧而生。她那超乎常人的灵性与悟性,使她从入校起就显露出极高的艺术天赋。
也可以说,天赋、智慧、勤奋成就了史佳花,也成为其漫漫艺术人生之路的真实写照。
1976年是一个划时代的年份。全国上下,特别是文化艺术战线,迎来了艺术的春天。在戏曲领域,十年间由于八个样板戏取代传统戏而独霸舞台,除一大批戏曲工作者被迫离开舞台外,更为严重的后果是戏曲教育的全面停滞和戏曲表演人才的断档。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状,培养后续人オ,从1976年开始,山西艺术院校全面恢复招生,担负起了培养戏曲接班人的重任。
按常规讲,戏曲人才培养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戏曲表演专业一般为七年制或五年制。但鉴于当时传统戏的迅速恢复,演出市场对戏曲人才需求量的不断膨胀,使得史佳花他们这批学生从1976年入校到1979年毕业,短短三年的时间,就把他们推到了演出第一线,完成了对当时戏曲表演队伍的快速补充与跟进。
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史佳花开始了她艰辛而漫长的艺术生涯。
艺校三年,无论是戏曲理论的基础知识,还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训练,史佳花终于以自己的刻苦、勤奋崭露头角,深得老师们的喜爱和赞赏。三年间,老师们先后为她排了《卖水》、《见皇姑》、《算粮》、《教子》等晋剧传统折子戏。但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她演出的《白蛇传》中的《断桥》一折,小小年纪实实把个白娘子缘将尽而情未了的复杂心情,通过舞台上的唱做念打展现出来,让人印象深刻。
“我在毕业之前就曾被省戏校挖走半年,要调我到省戏校学艺去。这是因为演了《白蛇传》,当时的牛桂英老师、刘元彤导演就看上我,要挖过去。回晋中是老艺术家、名演员侯玉兰老师,半夜带着车去把我偷回晋中的。回到晋中,一扎就是20年。”
白蛇因西湖而与许仙结下一段旷世奇缘,史佳花又因《白蛇传》而与晋中这片戏曲沃土结下了艺术情缘。多年后,当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感慨万端。
青年剧团:从青涩走向成熟
“从1979年回到晋中后,就以我们这个班底成立了青年剧团。”
1979年10月,晋中地区晋剧青年团成立。在全省各地市成立青年团,可以说是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后,山西省文化主管部门为尽快解决戏曲队伍青黄不接的局面而采取的一项得力而速见成效的举措。今天,我们做“梅花奖”演员的访谈,其中大多数戏曲表演人才都是当时青年剧团的尖子人。可见,山西众多戏曲“梅花奖”的收获,也直接得益于当年青年剧团体制的建立。
史佳花进团后排的第一个戏仍是《白蛇传》,《白蛇传》也成为了史佳花艺术生命中永恒的记忆。
《白蛇传》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深远。最初只是以ロ头文学的形式传唱,其故事最早可追溯到南宋宫廷说书人的话本《双鱼扇坠》。其中白蛇、青鱼成精,与许宣(即许仙)相恋等基本要素都已具备。随着民间传唱本的盛行和戏曲舞台演出的不断丰富,至清代中期,《白蛇传》已经成为戏曲舞台常演之剧目。从另一个角度说,《白蛇传》也可以说是集民间艺术大成之产物。
除戏曲舞台剧外,《白蛇传》的演出形式,或电影、或舞剧,也一再被翻新、被搬演着。人们对《白蛇传》的情有独钟与喜爱程度,缘于主人公白娘子对爱情的执著。敢爱敢恨、性格鲜明,与传统意义上女性角色的弱势形成强烈的对比。
一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剧目,一出被历代名家反复搬演的剧目,从形似到神似、到人物内心复杂情感的刻画,都具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性。尤其是对演员技艺的全面要求,更是较为苛刻。要有青衣行当的唱、做、念、舞,还要有武旦行当的踢、打、滚、翻。1980年,年仅17岁的史佳花以《白蛇传》一剧参加山西省首届戏曲优秀青年演员评比演出,荣获表演一等奖。至此,她开启了硕果累累的获奖历程﹣
1982年,史佳花以《游西湖》中的《放裴》(或称《救裴》)一折,参加山西省优秀中青年演员评比演出。该剧为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程玲仙之代表剧目,剧中有优美的水袖和喷火表演。史佳花从最初的不会喷火,到创纪录的能连喷90余口。在那届汇演中,共有九个《救裴同台献艺,脱颖而出的她荣获最佳青年演员奖。
1984年,新编历史剧《杨儒传奇》参加山西省振兴晋剧调演,史佳花在剧中扮演清朝爱国使节杨儒的夫人。该剧的剧本荣获创作一等奖,史佳花荣获表演一等奖。
1986年,旨在检阅青年团近年来的发展成果、推动青年演员快速成材的振兴山西戏曲青年团调演在太原举行。本届调演共有八个青年团参加,其中晋中地区晋剧青年团史佳花主演的新编历史剧《陈碧娘》大获成功,史佳花荣获主演金牌奖。
1992年,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山西省文化厅举办了山西省戏曲现代戏调演。晋中地区晋剧青年团演出的《大潮下的漩涡》荣获综合治理大奖,担纲主演的史佳花荣获优秀表演奖。
1993年,全国地方戏曲(北方片)交流演出在太原举行。晋中地区晋青年团演出的新编现代戏《醋缸里的老西儿们》荣获“优秀剧目奖”,主演史佳花荣获优秀表演奖。后该剧经重新加工整理,改名为《醋工歌》,1994年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作品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1994:圆梦在北京
“史佳花和崔建华她们是1994年去北京得的‘梅花奖’,我们也跟着去了,给史佳花跑兵。演完以后,佳花也好,建华也好,她们一下哭得跪在台上,久久不能平静。那时候真的不理解,那有啥哭的,体会不到,真是体会不到。但是,2002年我自己就体会得非常深了。”第二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王珍如感慨道。
史佳花和崔建华被山西戏曲界并誉为“晋中两朵花”。那一年,她们是晋中地区晋剧青年团同时推出的两位“梅花奖”演员。
回想“夺梅”经历,恐怕每一位“梅花奖”演员的获奖经历都是用心血和泪水写就的一部奋斗史。史佳花也不例外。
"我拿的那两部戏《失子惊疯》、《陈碧娘》都是硬工戏。为了摔‘僵尸'翻跟头,当时没有木地板,都是在水泥地上摔出来的。我现在还留有脑震荡后遗症,现在身上落下的都是病。
1994年,是史佳花演艺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她和同团的崔建华、运城地区蒲剧团的景雪变,荣获第十ニ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史佳花参评剧目是《失子惊疯》和《陈碧娘》。
《失子惊疯》是一出青衣做工戏,讲述了李月英遭人嫉妒被迫离家,野外产子,其子又被偷去,从而导致疯癫。人物情感的大起大落,舞台表演得刚柔相济,史佳花均拿捏到位。特别是在这折戏中,充分展示了她扎实而过人的基本功,抛袖、平展、车轮等一连串的水袖表演技巧,以及一些,高难度动作如立地倒叉虎、串僵尸等,完成的干净利落,且又运用的合情合理。然而,成功的背后,是排练室里水泥地上那日复一日的练习,一次又一次摔打的结果。
新编历史剧《陈碧娘》则是一出文武带打的重头戏。1986年史佳花即以此剧参加山西省青年团调演,颇获好评。这次,她又将该剧带到北京,让北京的观众领略了她“反串”武生的别样风采。剧中的陈碧娘是南宋时期赤胆忠心的爱国女将领,能文能武,有勇有谋。大多时候,史佳花必须在舞台上女扮男装,并有不少繁重的武打场面。记得刚开始接触该剧时,她还从未扎过大靠,穿过厚底高靴。为了尽快弥补不足,她每日靴不离脚,刀不离手,终以娴熟而过硬的技艺成功塑造了这位巾帼英雄,创造了她演出史上的又一个辉煌。
"梅花奖的获得靠毅力,靠超乎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更是靠血与泪的浇灌。
毎每看着《陈碧娘》的剧照,我时常会想,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女扮男装,扎大靠、穿高靴、提大刀,威风凛凛、飒爽英姿,尽显巾帼本色。特别是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透着大丈夫的冲天豪气。
名演员带团:换一种身份挑战自我
“我是一个很主动的演员,我的主动表现在我拿‘梅花奖’之后的一些行动上。"
得“梅花奖”之后,在领导持怀疑态度的情况下,史佳花提出做一年团长。她想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种角色,去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1995年,史佳花担任晋中地区晋剧青年团团长。她上任后抓的第一部大戏是由张喜明、王颂编剧,魏梅兰、雷守正、李慧琴导演的现代戏《石角凹》。1996年12月,西安举办首届全国梆子戏剧种新剧目交流演出,该剧在此次演出中荣获六项大奖,主演史佳花荣获优秀表演奖。1998年该剧晋京演出,史佳花又荣获文化部颁发的第八届中国“文华表演奖”。
从西安回来,史佳花第一次向领导提出辞职。在她看来,她当团长的目的也只是想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但事与愿违,由于她出色的工作业绩,领导却希望她继续留在团长的岗位上。这样,史佳花任青年团团长,一干就是九年。
九年的团长,对于史佳花的人生阅历是一次很大的锻炼和磨砺。她从一个名演员转入领导岗位,怎么去抓创作?怎么去培养演员?当时,他也是一名刚出头的青年演员,她怎样去培养更年轻的演员,培养一批能够与她搭得上戏的其他行当的主要演员?还有,怎么去协调团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之,她在不断摸索、寻找一条剧团经营管理和名演员带团的新路子。她做得有声有色,她的管理才能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我认为要想办好戏曲院团,主要在于具有领导者的智慧,在于你的正确想法和思路。只有这样,你才能带出一个好的团队。"
九年间,她不但带出了个好的团队,还培养了一批出色的演员。这期间全团积极参加省里组织的比赛,前后共有十六人夺得山西省戏剧最高“杏花奖”。特别是2002年,她还在本团推出了“梅花奖”演员王珍如,使她的人才培养计划达到了最高点。
她是一个有事业心的人,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晋中培养了她,她又给晋中培养了一个“梅花奖”演员和十几个“杏花奖”演员。此后,她开始考虑自己下步应该怎么办,自己今后的路应该怎么走。
九年的时间说长不长,但说短也不算短。史佳花长时间奔波忙碌在第一线,全部的精力投入在剧团的管理上、创作上,她决定转变一下自己今后的人生发展轨迹,她选择了激流勇退。她需要静下心来去充实一下、积淀一下、总结一下自己多年来的艺术头践。她自觉地使自己从一个领导捧看、观众捧着的台阶上往下走,她要把这个舞台留给更多、更年轻的演员去展示、去发挥。于是,她九年后再次写了辞职报告。
然而,史佳花作为晋中的人才,哪个领导又愿意放她走?都希望她能留来。同时,哪个领导也不想承担把人才放走的责任。所以,她只能是一个个地找他们,一个个地去做解释、谈想法。最终,在所有领导签字、盖了七个章的情况下,她离开了工作、生活了20多年的晋中,进入山西省戏剧家协会,步入了她人生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梯。
如果不是当年的放弃,就没有今天舞台上的“梅花版”《打金枝》,也就没有后来的《大红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