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剪刀的来历
张小泉剪刀的来历
要说起张小泉剪刀大概很多人都很熟悉,这种剪刀选用了“龙泉”钢为制作材料,钢口均匀锋利,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制造历史。那张小泉剪刀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张小泉的娘当年在泉水边洗衣服时生下了张小泉,而且张小泉一生下来便掉到了泉水里,就这样张小泉的娘便给他起名字叫小泉。张小泉家里很穷所以从小没有娇生惯养过,张小泉的父亲是个地道得以打铁为生的铁汉子,张小泉懂事很早刚学会走路便知道跑到他娘身边帮忙拉风箱。再长大一点就学着他父亲摸样帮着父亲拿着小锤打铁。
慢慢的他父亲年纪大了,张小泉也娶了老婆并且生了三个儿子,他父亲把毕生的手艺都教给了他,没几年功夫张小泉就练就了一手绝活,打铁的技术比他父亲还要好,他打的铁器因此也深受十里八村的人的喜爱。只是张小泉为人脾气很暴躁,爱管闲事,爱打抱不平,有一次因为管闲事惹恼了村里的乡绅,被逼无奈只能携家带口的离开家乡流浪到了杭州,在杭州大井巷住下来,搭起个棚子重新开始自己的铁匠买卖。这里处在城隍山脚下,来往的人也多,再加上张小泉铁器刃口打得好,铁匠铺的生意倒也是很红火。
张小泉住的大井巷里有口大井,深不见底但是很清澈,附近村民都靠这口井吃水,这一天,张小泉刚起床就听见街上吵吵嚷嚷的,他便出去打听出啥事了,一打听才知道村里那口清澈的大井一夜之间变得臭气熏天,村民打上来的水乌黑浑浊。张小泉感觉很奇怪,他那爱管闲事的性子又来劲了,他又去打听村里上年纪的老人才知道,原来老辈人说过这口大井是直通钱塘江的,钱塘江里有两条乌蛇到了一定的年限这两条乌蛇就会顺流游到这口大井里交尾产蛋,而此时乌蛇就会吐出毒污涎,就因为这毒污涎井水才会变得污浊恶臭。而历来又没有人有胆量敢下水去制服这乌蛇,所以只能由着这两条乌蛇折腾。
张小泉随着众人来到井口边,往井里看看,妈呀!这口井够深的,往井边一站都感觉渗得慌,但张小泉还是打算管这个闲事,他想了想便招呼两个村民拜托俩人一人去帮着去买两坛老酒,一人去帮忙买两斤雄黄,又让自己的儿子回家把他的大铁锤给扛来。等一切准备就绪了,张小泉把二斤雄黄倒在酒坛子里,举起了自己喝了一坛子,又脱下衣服把剩下的一坛往头上一浇,大家都还没明白他要干嘛,就见他活动一下四肢抄起大铁锤,拨拉开众人,“扑通”一声跳进了井里。
由于张小泉喝了雄黄酒浑身也浇了一遍雄黄酒,这井里的乌蛇毒涎是伤不到他的。他在水里只感觉呼呼地往下沉,也不知沉了多久才到了井底,到了井底他发现井底原来是个很宽敞的地方,这乌七八黑的也看不清乌蛇在哪啊!张小泉东一头西一头地找,直到最后走到北头,在一个隐蔽的角落里终于隐约看到了一大团乌黑发亮的东西,再走近一些终于看清了,原来正是两条能有胳膊粗的乌蛇颈交颈的缠绕在一起,张小泉不等两条乌蛇分开迅速地奋力举起大铁锤就朝乌蛇的七寸打去,井边的人就听见井底传出来“咣,咣,咣!”三声沉闷的锤声。
又过了很久,众人就见井水慢慢变得跟先前一样清澈了,也没有了让人恶心的臭味了。又过了好一会就见水面水花散开,张小泉冒出了脑袋,大家一看赶忙放下井绳,只是感觉张小泉很沉,大家一起用力把他拉了上来,等张小泉上来,大家才发现他还拖着两条已经被铁锤打死了,两个脑袋还黏在一起的两条乌蛇。大家吓得一下子闪开了一个圈,等看两条蛇已经死翘翘了,大家这才慢慢围拢过来,有胆大的过去用手摸一下,就感觉这两条蛇跟普通的蛇不一样,冰凉冰凉的,而且还特别硬,又有人拿来棒子敲一下,竟然跟敲在铁上一样。原来两条蛇已经修练成了一定的气候,都练得坚如钢铁一般了,若不是张小泉天生的臂力大,又自幼打铁恐怕还真收拾不了这两条蛇呢。
事后,张小泉跟三个儿子把两条死蛇拖回了家中,守着死蛇寻思了好几天,最后终于研究出来第一把剪刀的图纸来,而后便按照图纸把黏在一起的蛇颈分开,打磨后又凿穿一个洞按上了一枚大铁丁,把蛇尾打弯做成一对把手,又把蛇头打扁,里面一面打磨成刀刃一样的锋利无比,外面打磨圆滑。就这样,一把巨大的剪刀诞生了,张小泉爷四个十分开心,把这把溜光锃亮的大剪刀挂在门前,这就成了他的铁招牌。
在此之前是没有剪刀的,大家裁衣断布都是用刀,张小泉造出来剪刀以后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铁匠铺光剪刀的畅销一下子就忙的爷四个吃饭的空都没有,于是便广招弟子,生意那叫一个火爆。就这样张小泉做剪刀的名气不胫而走,越传越广。
直到后来张小泉死了以后,他的三个儿子也都各立门户,开了三家铁匠铺,而且都用了 “张小泉剪刀”的招牌。张小泉的徒弟们一看,也都纷纷效仿,都挂起了 “张小泉剪刀”的招牌。就这样张小泉儿子的儿子,徒弟的儿子,一代代传承下来,这就是现在杭州满大街的都是 “张小泉剪刀”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