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用典?常见典故的含义有哪些?
什么是用典?常见典故的含义有哪些?
用典也叫用事,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分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语典是指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另外,根据用典的目的,可分为正用典(表意与典敬意一致)和反用典(表意与典故意相反);根据用典的形式可分为明用典与暗用典(多指语典)使用典故,可以使表情达意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充实内容,美化词句
赏析时应熟悉常见的历史文化典故,要准确点明运用的是什么典故,用典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常见典故含义
設笔一一弃文从武
楼兰———边境之敌
折腰一一屈身事人,常反其用之化碧——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蒙受
冤枉
五柳——隐者的代称
三径——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长亭——送别地的代称
杜鹇——渲染哀怨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
的惆怅
采薇一一隐居避世
泰离一一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折桂一一科举及第
桑榆一一垂老之年
后庭花—代指靡靡之音
高山流水——知音或高雅的乐曲击楫一一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
青鸟一一传信的使者
请缨一一杀敌报国
抱柱一一坚守信约
射天狼一一打击入侵的异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