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魏征在世是明镜,为何在死后却被人唾弃?

一代名相魏征在世是明镜,为何在死后却被人唾弃?

魏征,原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巨鹿郡曲阳县(治河北省晋州市鼓城村)人。他是唐朝的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一代名相魏征在世是明镜,为何在死后却被人唾弃?

早年跟随魏公李密,参加瓦岗起义,但是不得重用。武德元年(618年),归降唐朝,劝降英国公李U,授任太子洗马,辅佐隐太子李建成,献策平定刘黑在和山东地区。贞观元年(627年),授谏议大夫、检校尚书左丞,安抚河北地区。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校定古籍。迁侍中、巨鹿郡公,负责门下省事宜。迁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册封郑国公。直言进谏,推行王道,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一代名相魏征在世是明镜,为何在死后却被人唾弃?

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去世,追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参与了修撰《群书治要》、《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留有《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

一代名相魏征在世是明镜,为何在死后却被人唾弃?

唐太宗和魏征一直是后来历史君臣们的楷模,一个是为君的楷模,一个是为臣的楷模。唐太宗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一代名相魏征在世是明镜,为何在死后却被人唾弃?

魏征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他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魏郑公谏录》和《贞观政要》两本书里。其中,《贞观政要》最为出名。

一代名相魏征在世是明镜,为何在死后却被人唾弃?

他这么有才能,而且还直言进谏,为人刚正不阿。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历史上的皇帝,为什么有人昏庸,有人明智?”魏征回答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是明智的,如果只听单方面的就是昏庸。”他还列举了尧舜和秦二世、隋炀帝等例子,并且说:“治理天下的皇帝如果都能够采纳下面人的意见,那么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想蒙蔽都蒙蔽不了。”

一代名相魏征在世是明镜,为何在死后却被人唾弃?

魏征在世的时候,唐太宗曾经亲口说过,魏征直言纳谏,刚正不阿,一直都能提出自己的问题,要把魏征当成自己的镜子,而且唐太宗主动与魏征结为了亲家。在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还废朝五日亲自为魏征编写撰文,用来表达对魏征的哀思。可是没想到,魏征尸骨还没有凉透,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变了卦。不但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儿子的婚约,而且还一怒之下自己亲手砸掉了魏征的墓碑。

一代名相魏征在世是明镜,为何在死后却被人唾弃?

关于唐太宗这样反常的举动,有人说是因为魏征生前大力举荐的,杜正伦、侯君集接连犯罪下马,实在伤透了唐太宗的心,也有人认为是因为魏征私自把对唐太宗的谏诤言辞,一问一答交给了负责编写唐太宗起居录的官员,这样唐太宗的某些事迹可能就会被后人知道,犯了唐太宗的大忌导致唐太宗和魏征反目成仇。而且每每想到魏征与自己作对,就更加记恨魏征,还派人鞭尸魏征。

一代名相魏征在世是明镜,为何在死后却被人唾弃?

不管怎么说,唐太宗在魏征在世的时候很欣赏、依赖魏征,去世后却这样做,可能有失风度,不过,不管两人最终关系怎样,他俩确实为百姓做了很多贡献,也是值得称颂的。

一代名相魏征在世是明镜,为何在死后却被人唾弃?

同类推荐

​传媒高度发达,为何还要亲赴展览现场?

​传媒高度发达,为何还要亲赴展览现场?

传媒高度发达,为何还要亲赴展览现场? 本文转自:文汇报 UCCA Edge正在举办的“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中,毕加索作品尤为出彩。 傅军...

​爱情小测试题,测试你潜意识到底喜欢谁

​爱情小测试题,测试你潜意识到底喜欢谁

爱情小测试题,测试你潜意识到底喜欢谁 一个人潜意识中的很多决定都是自己不敢正视的,所以你潜意识中喜欢的那个人可能并不是你一见钟情或日久生情的对象...

热门排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