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岭水库“新中国第一坝”
佛子岭水库“新中国第一坝”
佛子岭水库位于淮河支流淠河东源,霍山县佛子岭打鱼冲口处,距县城17公里,故得此名。佛子岭水库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治理淮河的第一个骨干工程,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坝”。
佛子岭水库于1952~1954年建成,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840平方公里,以防洪为主,控制淠河洪水,削减洪峰,减轻淮河中下游洪水负担,并结合蓄水灌溉,发电,改善航运,发展渔业。枢纽工程包括大坝、溢洪道、输水钢管及发电站4部分。最大坝高原为74.4米,坝顶长510米,1983年大坝加高1.5米,最大坝高为75.9米。为配合佛子岭水库梯级开发,1956至1958年于其上游建磨子潭水库,2004至2009年兴建白莲崖水库。佛子岭、磨子潭两水库电站共装机8台,总容量为6.01万千瓦。在近60年的发展过程中,佛子岭水库管理机构历经变迁。2006年安徽省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安徽省佛子岭水库管理处,为省水利厅直属事业单位,佛子岭水电站为佛子岭水库管理处下属
企业。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佛子岭水库工程的建设在百废待兴的共和国水利水电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里深深刻印着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影和足迹:毛泽东主席观看佛子岭水库模型,朱德、刘伯承等亲临水库视察,对佛子岭水库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怀。这里创造了许多的第一:新中国第一坝、新中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支墩坝、安徽省第一座百米高坝,淮河流域第一座水电站,新中国第一台水轮发电机组、安徽省第一条110KV输电线路,这里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郭沫若、刘海粟、关山月、吴作人、陈登科等文艺界人士为佛子岭留下了众多作品,还有那为新中国培养大批水利水电人才的“佛子岭大学”、以及老一辈治淮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卷中,佛子岭水库书写了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共和国的荣耀和辉煌。
水库建成近60年来,累计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600亿元。共拦截大小洪水230余次。与响洪甸水库联合调度,设计灌溉面积660万亩。水库同时承担向合肥市等中心城市供水的重任,每年输水约1.5亿立方米,为城市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佛子岭水电站的建成,改变了合肥市靠柴油发电机供电的历史,已累计发电约70亿千瓦时,至今仍是皖西电网的重要电源点。各种效益特别是防洪、灌溉、发电、城市供水四大效益的正常发挥,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创下无数辉煌业绩的同时,水库风景区也相继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