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收藏!世界三大文明――海洋文明!从地理大发现,看世界风云
大力收藏!世界三大文明――海洋文明!从地理大发现,看世界风云
海洋文明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为生命的诞生进化与繁衍提供了条件;海洋是风雨的故乡,它在控制和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发挥有重要的作用;海洋是资源的保护,它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无穷尽的资源;海洋是交通的要道,它为人类从事海上交通,提供了经济便捷的运输途径;海洋是现代高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基地,它为人们探索自然奥秘,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供了空间。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文明,则按《辞海》的解释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的相对”。而广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包括器物、制度和精神文化。具体的讲,海船、航海、有关海洋的神话、风俗和海洋科学等都是海洋文化。海洋文化与海洋文明有着很大的区别。海洋文明的二个基本特征是:一是必须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必须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而不是其它文化。也就是说海洋文明是指在人类历上诸多方面领先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
但是靠近海洋,不等于就有海洋文明。即使有较发达的海洋文化,也不一定是海洋文明。古埃及靠近海洋,但其文明主要得益于尼罗河文明。古巴比伦也靠近海洋,但其主要得益于两河文明。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也创造了丰富的海洋文化,但也算不上海洋文明,而是地道的黄河文明,即大河文明。
在世界历史上,真正能算得上是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国家就是古希腊。后来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四大文明古国从严格意义上讲都不具备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国家。他们充其量是海洋大国,虽然也产生了辉煌的海洋文化,但不具备代表性的海洋文明的国家。海洋文明的刚性条件:一是社会必须是开放性的;二是必须是文明古国;三是各种文明可以相互转换;四是扩张是温和的人性化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殖民主义扩张和帝国主义的占领;五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艺术方面有系统的成果以及与海洋有关的神话、海洋远航的手段等。本来中国可以具备海洋文明国家的条件,但海洋文明不连续。所以古希腊最具代表性。
考察人类有据可考的历史,按上述的标准要求,第一个有充足的史料证明的海洋文明当是古希腊文明。海洋文化和大河文化容易混淆,下面就是海洋文明也是大河文明的特点和不同,通过对比我们发现:
1.海洋文明有其开放性,而大河文明则是封闭的。
2.海洋文明国家代表是古希腊,而大河文明的代表是古代中国,它们都是文明古国。
3.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都是非常的古老。
4.在一定情况下,两种文明可以相互转化。
古代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它的地理范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爱奥尼亚群岛以及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等。它的自然地理条件是多山环海,地势崎岖不平,仅有若干个小块平原,但又多为关山所阻隔。土地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而适合种植葡萄和橄榄。海岸曲折、岛屿密布。海产资源比较丰富。
古希腊的气候纯属于地中海气候,温和宜人。特殊的地理条件,对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关山所阻隔的小块平原,造就了典型的“小国寡民的城邦”,也决定了古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其生存和发展,而这种贸易只能是海外贸易,这又决定了古希腊人工商航海业居主导地位的民族特性。
古希腊商业航海贸易遵循“以平等交换”为原则的商业行为。加之,商业贸易的发展要求自由的环境,进而又促使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古希腊“小国寡民的城邦”意识,一旦人口的增加而无法负荷时,古希腊人就自然而然的到海外去拓展,开展频繁的航海贸易活动。航海使古希腊人练就了勇于开拓,善于求索的民族性格。造就了开拓、求索的民族精神,同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海洋文化,并使希腊成为西方文明的旗帜和摇篮。这一切都与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希腊海洋文明,实际上是一种综合了古代东西方文明诸因素之后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海洋文明,它对以后地中海地区及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艺术、神话传说及航海技术和手段等方面。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9个海洋文明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个陆地上的人知道地球是方的还是圆的,每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的统治下,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葡萄牙、西班牙
15、16世纪乃葡萄牙的全盛时代,在非、亚、美拥有大量殖民地,为海上强国。这时代期间,不论在经济、政治、文化上,葡萄牙都已远远超越欧洲其他国家。
葡萄牙的殖民帝国成立于1415年8月21日,当航海家亨利率领葡萄牙舰队征服北非的伊斯兰贸易中心休达。随后葡萄牙的航海家与探险家陆续发现了亚速尔群岛、佛得角、比奥科岛、圣多美岛、普林西比岛和安诺本岛等无人居住的岛屿。
1488年春天,葡萄牙航海家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最早探险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尔湾,为后来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险家瓦斯科·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498年5月20日达·伽马终于到达离印度城镇科泽科德不远的海滩。
1494年和西班牙共同签署了《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意图将世界瓜分为二。葡萄牙拿走东方,西班牙拿走了美洲。
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卡布拉尔初次看到巴西的海岸。
1501年,卡布拉尔发现了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1507年也到了毛里求斯。
1514年以后,葡萄牙的航海家到了远东的中国和日本。1517年,葡萄牙商人及官员费尔南·佩雷兹·德·安德拉德到了广州,而其与明朝朝廷的交涉被称为近代中国与欧洲接触的开端。葡萄牙人于1542年意外发现了日本,后来很多欧洲商人和传教士被吸引到日本(参见南蛮贸易)。1557年,葡萄牙人租借澳门,并开始与中国进行贸易。
1519年9月20日,葡萄牙探险家斐迪南·麦哲伦所率领的西班牙船队首次环航地球,五条船,265名船员,1080日夜,17000公里航程,1521年9月5日18名幸存者到达西班牙。
1553年,开始有葡萄牙人在澳门居住。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与清朝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租借澳门,这也成为欧洲国家在东亚的第一块领地(以1553年算起)。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实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认澳门是被葡萄牙非法侵占的,并首次提出把澳门交还中国。由于当时不具备适当的交接条件,时任总理的周恩来提出暂时维持澳门当时的状况。
16世纪葡萄牙从大西洋到印度洋,在全球建立了50多个据点,垄断了半个地球的商船航线。16世纪前5年,香料交易量从22万英镑上升到230万英镑。
西班牙1502年到1660年达到了18600吨注册白银,200吨黄金,16世纪末世界金银总产量83%被西班牙占有。
西班牙所获财富都用来支撑为宗教信仰,为殖民扩张而进行的战争,没有用来发展工商业,势力强大的王公贵族不愿看到工商业的发展,导致新兴势力的崛起,荒唐把数以万计的从事工商业的外国人赶走,西班牙习惯不去投资本国工业,而去购买国外昂贵商品,久而久之国内工业极度萎缩,货币急剧贬值,人们沉迷消费,16世纪下半叶,伊比利亚半岛在世界开始谢幕。
荷兰
荷兰17世纪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仅有150万人口将势力延伸到地球每一个角落,为了排涝荷兰修建多条运河,构成当时欧洲最发达水上交通网,使荷兰具备了欧洲新的商品集散地的可能。
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靠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荷兰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人力资源,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积累着自己强盛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作为中间人、代理人、加工者、推销商从葡萄牙、西班牙装载香料、丝绸、黄金,然后把它们运销到欧洲各地,返航时,运去波罗的海产粮区小麦,瑞典的铁器,芬兰的木材,以及自己生产的海军补给品。
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英格兰,面积是荷兰的3倍,人口5倍,打败英格兰从发明造价低廉的船只开始。英格兰的船只装炮需要坚硬的木头,荷兰的船只没有炮,只装货造价是英格兰的一半,在斯基纳维亚,船所缴纳的税,按甲板宽度收费,荷兰的船只甲板小,船肚子大,甲板窄,税收少,利润就大。成为了欧洲的海上“马车夫”。
16世纪末,垄断了欧洲市场,荷兰船队的数量比英格兰、法国、苏格兰海上商船总数还要大,大概1800艘。日渐富有的市民,从贵族手中买到了城市的自治权,市民自行立法,贵族不能直接向他们收税,公元15世纪末,一半荷兰人生活在城市。
1581年在奥兰治亲王威廉领导下宣布成立荷兰联省共和国。西班牙国王封锁了,本国所有的港口,禁止荷兰商船驶入西班牙。荷兰人从精明的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靠自己去开辟前往东方和美洲的航线。
1602年在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创造前所未有的国家一样,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组织,第一个联合的股份公司,为了融资它们发行股票,荷兰东印度公司聚集650万资金,相当于300万欧元,当时值几十亿,荷兰政府也是股东,政府权限折合25000荷兰盾。每年50支商船超过西班牙、葡萄牙船队数量的总和。
1609年世界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阿姆斯特丹,10年不派发红利,1000名股票经纪人,成为整个欧洲最活跃的资本市场,通过国债就获得2500万荷兰盾的收入,200吨白银,建立阿姆斯特丹银行,比英国早100年。
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全球商业霸权牢固建立,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世界50%,10000多艘船,游弋在世界五大洋上,东亚占据中国台湾,垄断日本对外贸易;东南亚把印度尼西亚变成自己的殖民地;非洲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好望角要塞;在大洋洲命名新西兰;在南美洲占领了巴西,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也就是现在的纽约。
1688年9月荷兰最高执政官威廉三世和20000名荷兰士兵,受英国议会邀请,去保护英国国民、宗教和财产。17世纪末荷兰发展慢了下来,逐渐失去了左右世界霸权的能力,威廉三世从荷兰到英国成为了一次极有象征意义的权利转移。
英国
1580年英国航海者,普利茅斯人:费兰西斯•德雷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亲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
1588年英西大海战,西班牙派出了130艘战船,8000名水手,20000名士兵,无敌舰队,控制英吉利海峡,发动了英西大海战。最后以英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1600年伦敦超过20万人,欧洲第一大城市。
1688年经过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100年时间一方面调整内部制度,另一方面积极对外扩张。100年时间的积蓄,工商业迅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际民生,打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建立欧洲最强大的海军,走向世界的中心,
英国诞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全球第一个工业国家,施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1687年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万有引力定律及三大运动定律,科学时代来临。
1736年工业革命之父詹姆斯•瓦特发明了万能蒸汽机。
1776年从经济的角度,亚当•斯密经济学家发表了《国富论》,开启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开启自由贸易时代,为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英国用武力一个又一个国家打开了大门,迅速扩张成为一个太阳日不落的帝国,以英国为核心,建立商业贸易圈。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1865年曾这样描述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我们的棉花长期以来栽培在美国南部,现已扩展到地球的每一个温暖地区,自由贸易和殖民地的扩张,推动了英国工业化的进程。
19世纪中期,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超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1814年第一个蒸汽火车头在英国诞生,1830年,蒸汽机车开始在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奔跑,到1851年英国拥有22个铁路网络,铁路总长度约13000公里。
法国
16-18世纪这一时期是法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后半期在法国历史上称为“旧制度”。
从16世纪起法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使法国对外贸易的重点从地中海转到大西洋,从17世纪起法国向北美、中美、非洲、印度扩张殖民地。
路易十四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大力削弱地方贵族的权力。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同时,路易十四与哈布斯堡家族的长期战争,使法国东部边疆延伸到斯特拉斯堡。路易十五统治时期(1715~1774年),虽然经济有所发展,但专制王权日趋衰落。
1774年路易十六即位,资产阶级日益感到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愈来愈不相称,他们对关卡制度、行会条例和不公平的征税制度极为不满,特别反对贵族和教士的特权。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启蒙运动蓬勃发展起来,他们抨击天主教会和专制王权,传播科学知识,宣扬民主、自由、平等、理性。法国封建制度陷于严重的危机。
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重要的分水岭,它结束了1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开始了资本主义确立和发展时期。法国大革命以来近200年的历史可分为3个时期:
从法国大革命到巴黎公社(1789~1871年)这个时期可称为“革命的世纪”,在这82年中共进行了5次革命(1789年、1830年、1848年、1870年、1871年)。
1789年法国革命的历史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废除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发展资本主义。
1789~1794年,革命沿着上升路线发展,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起经过君主立宪制、吉伦特派共和国和雅各宾派民主专政3个阶段。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1793年,国王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断头台,波旁王朝被推翻,封建制度被废除,国内外反革命势力被击溃。在革命不断取得胜利时刻,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激化。
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1804年,拿破仑称帝,改共和国为法兰西第一帝国,取消民主自由,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民法典》,从法律上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所有制和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秩序,对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拿破仑一世对西班牙和俄国的侵略战争遇到强烈的抵抗,1814年被反法联军打败后退位,1815年3~6月,拿破仑一世再次当权“百日”,终于在滑铁卢彻底失败。 [2]
1814年复辟王朝的路易十八颁布《宪章》,保证不改变大革命确立的经济秩序和资产阶级自由权利。
1820年,王党极右分子当权,背弃《宪章》,激起资产阶级自由派和人民群众的愤怒。
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年的革命使资产阶级各个阶层都参加了政权,与此同时,工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引起资产阶级的恐惧。1848年6月,巴黎工人举行起义,遭到残酷镇压,同年12月,路易·波拿巴利用农民对拿破仑一世的迷信当选总统。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翌年称帝,为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第二帝国统治的18年中,工业革命取得巨大进展,从60年代起共和运动、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持续高涨,1870年9月初拿破仑三世在普法战争中的溃败引起了9月4日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帝制,宣布共和。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巴黎人民从1871年初起就呼吁建立公社,继续抗战。第一国际巴黎支部的左派领导人与工人联合起来,成立了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1871年3月18日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在人民支持下夺取政权。3月18日~5月28日,巴黎工人阶级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在阶级力量对比过分悬殊的情况下,巴黎公社旋被镇压。
1870年后,法国经济有所发展。1900年~1913年,垄断组织相继出现,银行资本的集中尤为突出,成为仅次于英国的资本输出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当时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20倍。二战后,建立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58年被夏尔·戴高乐建立的第五共和国所取代。在漫长的历史中,该国培养了不少对人类发展影响深远的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此外还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遗产。
德国
1834年以前德国遍布300多个邦国,李斯特梦想建立一个统一、自由的德意志,建立全德关税同盟。1848年革命运动,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和美利坚合众国一样,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革命失败,专制依然保存。
1862年“铁血宰相”俾斯麦在要求力量平衡的欧洲各国中通过各种方式保证英国袖手旁观,他支持俄国镇压波兰起义,换取俄国沉默,他口头同意把卢森堡、比利时等土地并入法国,以换取法国中立。1866年普鲁士枪口对准奥地利,战争取得胜利,1870普法战争爆发,德军直抵巴黎郊外,法国皇帝被俘,1871年1月18日凡尔赛宫镜厅德意志宣告诞生。
19世纪德国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站在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从1851年到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取得成果达202项,超过英法两国总和,居世界第二位,成为科技大国。
1871年统一后40多年的时间里,德国煤炭和钢铁产量跃居欧洲第一,化工产品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到1910年德国工业总量超越所有欧洲国家。
日本
18世纪,日本一直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美国佩里将军打开了日本的国门,武力压迫,用电报机、钟表、望远镜、蒸汽机和大炮向日本展示工业革命的成果。
1867年涩泽荣一率领日本代表团参加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
1868年、4月、15日明治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从此日本进入明治维新时代。
1871年岩仓使节团49名明治高官,近100人的政府使节团前往欧美各国考察。
新政府积极引入欧美各种制度及废藩置县等等,这些各项改革被称为明治维新。一方面,新政府确立国家制度,如设立帝国议会及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一方面,又以培植产业及加强军力(富国强兵)为国策推进,急速地发展成近代国家。此外,1879年染指清朝朝贡国琉球国,并改设为冲绳县。日本又在1894年甲午战争及1904年日俄战争中取得胜利,通过《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含钓鱼岛),强占东北南部。1910年吞并朝鲜。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偷袭珍珠港,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德国柏林西南的波茨坦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公告共有13条。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向议会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向盟国投降。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德国柏林西南的波茨坦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公告共有13条。
公告表示,三国强大的武装力量将在所有联合国家支援下,继续对日作战直至其停止抵抗为止,并警告日本如不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即将如德国一样迅速完全毁灭。
公告要求战后根除日本军国主义,惩办战争罪犯,消除阻止日本民主趋势之复兴和增强的一切障碍,取消日本的军事工业。
公告重申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精神,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同盟国所决定之其他小岛之内,并确定解除日本军队的武装,对日本的指定地点实施占领,一旦达到本公告提出的各项目标并建立了能表达日本人民的意志、倾向和平的负责任的政府后,同盟国便当即撤走全部占领军。
8月8日,苏联正式声明加入《波茨坦公告》,9日宣布对日作战。14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国在进行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取得胜利,9月2日,日本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签署投降书。并承诺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
俄国
俄罗斯历史起源于东欧草原上的东斯拉夫人,混血的罗斯人是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的共同祖先。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1283年莫斯科公国正式建立。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鞑靼的统治,使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1613年,开创罗曼诺夫王朝。1721年,彼得一世在与瑞典王国进行大北方战争胜利后,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罗斯正式成为俄罗斯帝国。并于18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达到鼎盛。在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的俄罗斯参与全欧洲抵抗拿破仑的反法同盟,并成为战后神圣同盟的领导者,此后长期充当“欧洲宪兵”的角色。
全盛时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1867年卖给美国),国土面积约2280万平方公里。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罗斯帝国共有1亿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亿6570万人,仅次于中国清朝、大英帝国。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俄罗斯帝国先后逼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又伙同英国对中国帕米尔地区进行了两次私自瓜分,将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大片领土纳入其版图,策动外蒙古与中国分离,并武装侵占了江东六十四屯(1900年)、唐努乌梁海(1944年被正式并入俄罗斯)等地区,共计使中国丧失了33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俄罗斯帝国是欧洲传统的五大强国和当时世界列强之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才显现出俄国农奴制度的弊端,导致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工业化相对落后于其他欧洲强国,虽然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进行俄国农奴制改革,但是并不彻底。1904年,在帝国主义争夺势力范围的日俄战争中再次失败。
1898年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前身),俄国工农群众经过1905年第一次俄国革命、1917年2月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历十月)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十月革命后,俄国境内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或自治共和国。国内战争期间,为抗击共同的敌人,苏维埃俄国同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建立了军事政治同盟。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和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开始,为了统一进行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各苏维埃共和国的共产党提出了联合问题。 [11]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俄罗斯联邦同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一起加入,后扩至16个苏联加盟共和国(东斯拉夫三国、外高加索三国、中亚五国、摩尔达维亚、卡累利阿-芬兰)。
苏联通过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成为世界强国,是二战的战胜国和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美苏争霸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政党体制是苏联保持统一的主要因素。
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
维埃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俄罗斯独立日”)。1991年8月,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别洛韦日森林签署《别洛韦日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解体,俄国的欧洲领土退回到了叶卡捷琳娜一世当政时的范围,沙俄—苏联时期许多名人出生地都不在俄罗斯联邦,生于格鲁吉亚的有巴格拉季昂亲王、斯大林、奥尔忠尼启则、贝利亚等,生于乌克兰的有果戈里、勃列日涅夫、伏罗希洛夫、科罗廖夫等。
美国
在四万多年前,印第安人的祖先经由亚洲到达北美洲,再到中美洲和南美洲;当哥伦布到达他认为的新大陆时,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约有3000万。而居住在今天美国、加拿大地区的印第安人约有150万人;这些土著人种的构成,无论从遗传、语言、社会等方面来看,都有很大的差异;据估计,15世纪时在格兰德河以北至少存在着400种互不关联、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有着多种多样的人体类型和语系。
公元1607年,一个约100人的殖民团体,在乞沙比克海滩建立了詹姆士镇,这是英国在北美所建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在以后150年中,陆续涌来了许多的殖民者,定居于沿岸地区,其中多来自英国,也有一部分来自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意大利和其他国家。欧洲移民通过大规模屠杀印第安人,抢夺其财物,大规模占领印第安人的土地。
18世纪中叶,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与英国之间,已有了裂痕。随着殖民地的不断扩张,逐渐使他们意识到事态发展的严重性,从而萌生独立的念头。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反英国殖民者倾销。
1774年,来自13州的代表聚集在费城,召开第一次大陆会议,希望能与英国和平解决问题。然而英王却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王,并接受处分。1775年,在马萨诸塞州列克星顿点燃战火,北美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7月4日,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组成“大陆军”,由乔治·华盛顿任总司令,通过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此日(7月4日)亦被美国作为国庆日。
1778年2月,本杰明·富兰克林成功说服了波旁王朝,使得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正式承认美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相继参战。
1787年,在费城举行联邦会议,会中华盛顿被推为主席。会议决定国家政府有税收、铸造货币、调整商业、宣战及缔结条约的权力,同时采取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机构互相制衡。
美国1783年获得了密西西比河东岸的土地,1803年从拿破仑手中收购了路易斯安那,1819年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佛罗里达,1845—1853年通过美墨战争收购了德克萨斯、新墨西哥、俄勒冈和加利福尼亚,1867年从俄国手中购买了阿拉斯加,1898年吞并夏威夷群岛。
19世纪初期以来,美国的领土扩张吸引了外来移民,向西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不断地迁移到西海岸,参与交通运输建设和发展农牧业,开采大量自然资源,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进程。消极影响是西进运动驱逐和消灭了本土的印第安人,又称为血泪之路。
1861年4月12日,南方种植园主以林肯就任美国总统为由挑起内战,内战爆发了。这是一场美国人面对面的流血战争。由于南方在战前准备充足,使得北方在战争前期处于不利地位。到了1863年,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并在葛底斯堡演讲中提出了民有、民治、民享。北方扭转了不利的局面。
1862年西部开发《宅地法》成年美国公民交纳10美元,可在美国西部获得160英亩,耕种五年后,就能拥有这片土地的产权,
1865年4月9日,南方政府以失败告终。这项胜利不但使美国恢复了统一,而且从此全国各地不再施行奴隶制度。4月15日,总统林肯在福特剧院遇刺身亡。
19世纪初,美国开始工业化,内战之后步入成熟阶段。在从内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到50年的时间里,美国从一个农村化的共和国变成了城市化的国家。从1890年到1917年的近30年间被称为进步时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美国被卷入大战漩涡中,并且在世界上尝试扮演新的角色。
1929年,发生了资本主义大萧条,大萧条影响的不只是美国,世界各国都受到牵连。经济大恐慌使上百万的工人失业,大批的农民被迫放弃耕地,工厂商店关门,银行倒闭,一片萧条。
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当选总统,全面推行以政府干预市场为主要手段的“罗斯福新政”。他主张政府应拿出行动来结束经济大恐慌,随后推出一系列政策暂时解决缓解了许多困难,但美国的经济还是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苏醒起来。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参战,为太平洋战场主力军。
二战后,随着轴心国的战败、英法实力的衰退,美国和苏联成为了超级大国,世界被分成了东西方两大阵营。美苏及其各自阵营分别在军事、政治、经济、宣传各方面全面对抗,一如战时,史称“冷战”。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参战并与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志愿军进行了交战,战争双方以三八线为界签署停战协议告终。战后,冷战逐步升级。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冷战带来的恐慌达到最高峰。1969年,阿波罗11号首次将人类送上了月球,美国在太空竞赛中逐渐超越了苏联。
20世纪60年代中期,越南战争爆发,许多美国人开始不满政府的对外政策,反战游行伴随着各种民权运动风起云涌。此外,由于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集中,60年代后期,生态环境的污染广受注意。70年代初期,因能源危机而导致的经济萧条是历来最严重的一次。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一度复苏,但70年代末期又出现了通货膨胀。
1976年,美国建国200周年,全国举行各项庆祝活动。由于拥有全球政治、军事、经济、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全面优势,美国在冷战中最终拖垮苏联,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赢得了冷战的最终胜利,两极格局逐渐被一超多强的国际新形势替代,美国成为超级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