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很火的洗头房,为什么最终没干过发廊而销声匿迹呢
十几年前很火的洗头房,为什么最终没干过发廊而销声匿迹呢
理发都每个人都需要的,理发与美容从远古就已产生了,传说伏羲时就已开始椎髻,不再散发。唐·孟郊《长安羁旅行》里描写到: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
六七十年代我们去梳理头发的地方叫做理发店,大小不一,里面是椅子,镜子,进去后坐下,理发师傅把一块布围在你身上,在脖颈上系牢防止碎头发掉进去,拿起梳子和推子为你精心整理,并根据你的需要剪出各种头型来。
理发也是一种技术活,技术好的被称为理发师,当然也有为女性顾客烫发服务的,工具相对简单,有些没有钱烫发的女性在自己家里用火钳都能做出漂亮的卷发来,时髦的男士用电吹风和梳子也可以为自己吹出漂亮的头型来,可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而理发店衍生出来的洗头房是在90年代开始盛行起来,曾在一夜间火遍全国各地,里面的服务性质也变了味儿,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这个暗含暧昧的神秘场所遍布每一个城市的幽深巷子里,里面几乎没有一样理发工具,做什么谁都心知肚明。
发廊是当时的那个年代所产生的一项最奇特的服务,它的存在与迅速发展暗示着这个城市堕落的一面,直到2014年一场自上而下的大规模扫黄行动才逐渐产出了许多城市的这个毒瘤,如今基本上已经看不到洗头房,这也是老百姓都称赞的一件事情。
而发廊不一样,发廊和以前的理发店又不一样,是有着专业人士修剪头发的固定工作室,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收入的增加,人们对自己的仪表仪容有了更高的追求,在发廊的布置方面追求整洁愉悦,高档一点的发廊更注重色彩、灯光、音乐、背景装饰等效果,给客人一个舒适的环境。
虽然发廊里的员工有些都是俊男靓女,但都是正规服务,尤其是真诚的微笑和周到细致的点滴服务让你有一股如临春风的感觉,真正让洗发与理发成为一种享受,这个过去的洗头房完成两个概念,成为人们经常光顾的场所。
现在的发廊名称也各种各样,如时尚芭莎、丝丹、唯美、引导者等等,发廊布置吸引人,名字也吸引人,理发师也改成了发型设计师,美发师等等,而网上流行的托尼老师是对理发师的一种另称,意思就是他们“集技术和才华于一身”,从字面看也有“拜托你剪的好一点”的意思。
一个高级美发师收费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比如高级设计师和店长几十上百不等,技术总监类的要几百元,染发烫发就更贵了。其实这并不奇怪, 一个发型师要从学徒进阶到总监需要十几年的磨炼和学习,来修炼技术、包装自己,熟能生巧,才能让他们能够根据客人的长相脸型设计出最佳的发型来。
世界上最贵的理发师26万元起步,专门为土豪和大明星服务,这个价格听了你会长叹一声,有钱人的生活正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这也说明了360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老话的正确性,如果一个年轻人专心致志的学会这门手艺,并且把它做到极致,你也会成为这样的大师级人物,一辈子吃喝不愁。
十几年前很火的洗头房,为什么最终没有透过发廊销声匿迹呢,因为观念不同,服务不同,一个藏污纳垢,一个充满了正能量,人们需要正能量,她能带给你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