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的设计师,双重面孔的纳粹高官,阿尔伯特·施佩尔的复杂一生
争议的设计师,双重面孔的纳粹高官,阿尔伯特·施佩尔的复杂一生
有这样一位纳粹高官,作为军人的他没有参加任何一场战斗,就连一些基本的武器常识都不甚了解。但他却成功地保留住了德国未来的复兴计划,备受各方质疑的他不仅失去了20年的宝贵时光,也让他成为二战史上最为特殊的人物。
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纳粹的天才建筑设计师——阿尔伯特·施佩尔。
一、为建筑而生的天才
1905年3月,德国曼海姆的一个建筑师家庭诞生了一个健康的男婴,父母为他起名为阿尔伯特·施佩尔。他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但小时候斯佩尔与兄弟关系并不是那么和睦。除了滑雪和登山之外,受父亲与祖父的影响,小施佩尔开始喜欢上了建筑设计。
经过多年的刻苦努力,1927年22岁的斯佩尔毕业后,成为了著名建筑师海因里希·特赛诺的助手,开始逐步在建筑领域崭露头角。令施佩尔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建筑师之路未来将会走得如此坎坷与不平凡。
1931年1月,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施佩尔成为了纳粹党的一份子。加入纳粹党后,施佩尔并没有直接进入纳粹内部工作,而是回到老家做了一名普通的设计师。1932年7月,施佩尔在工作中意外结识了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后者被施佩尔的才能所吸引,于是决定将翻新总部的工作交给这个年轻人。
1933年底,施佩尔成功地与特鲁斯特改造好了柏林老总理府。此后的日子里,施佩尔成为了希特勒身边红人,两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私下里都形影不离。斯佩尔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希特勒是自己的"靡菲斯特",他甚至说自己可以像"浮士德一样出卖自己的灵魂"。
二、希特勒的"大红人"
1934年,施佩尔按照希特勒的要求,成功设计除了纽伦堡党代会的观礼台布景。希特勒在感激之余,对施佩尔也不惜溢美之词。在和施佩尔的妻子会面时,他甚至说出了这样一番话语:"您丈夫为我建造的建筑物,是世界四千年历史中从未有过的珍宝"。
为了彰显自己"伟大的光辉形象",希特勒决定重建一座符合帝国元首气质的总理府,负责人当然是自己的好朋友施佩尔。接到命令的斯佩尔经过多方考量,为新总理府设计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厅,连接会客厅与大厅的还有一条比巴黎凡尔赛宫镜廊还要长的走廊,走廊里被设计得十分雍容华贵,有着十分明显的尊贵气质。
经过4500名工人日夜不停的不辞劳作,1939年1月7日,柏林总理府的改造工程宣告结束,事件比原定的足足早完成了两天。施佩尔也因为这次伟大的设计而成了希特勒的密友,希特勒将所有能用到赞美词全都用了一遍,"纳粹最伟大的建筑师"的名号也成为了施佩尔的代名词。
1936年的夏天,施佩尔又成功地复刻了希特勒的"日耳曼尼亚"计划,这让施佩尔才能再一次得到了展现。除去建筑师的名号外,施佩尔的另一个辉煌时刻即将到来,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政治家"即将搅动整个纳粹战场的格局。
三、从军备部长到阶下囚
1942年2月8日,阿尔伯特·施佩尔正式成为纳粹德国新一任的军备部长,以接替因坠机身亡的前部长弗里茨·托特。为了保证国家的物资供应,占领区一切军需问题都归施佩尔一人所有。
施佩尔接手后,纳粹占领区始大批生产民用物资,而国内工厂则改为军用企业。这样的做法使得国内军需生产潜力极大地提升,德军也在前线缓解了一部分的作战和武器资源的压力。
另一方面,施佩尔也在纳粹内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德军内部的工作效率有了显著提升。但施佩尔毕竟初出茅庐,在人际交往和战备统筹上还是有诸多不足之处。例如在人事管理的问题上,由于触及了许多高级将领的固有利益,他的日常工作遭到了多方抵制,人手短缺情况日益加剧。
1944年7月,原本是希特勒密友的施佩尔与前者出现了裂痕,原因就是那件震惊世界的"狼穴暗杀希特勒"事件。事件组织者曾表示在未来的政府中,给施佩尔安排了一个军备部长的位置,这令死里逃生的希特勒感到出奇的愤怒。次年,为了保证国内民众的生活稳定,施佩尔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率先发展轻工业的备忘录,但希特勒此时已经与前者撕破了脸皮,这一方案最后也无疾而终。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身亡,几天后纳粹政权正式倒台。施佩尔也因为自己的战争罪行沦为了阶下囚。在法庭上的施佩尔还想为自己进行开脱,但却遭到了其他战犯的嘲讽。认为前者的举动只不过是粉饰自己罪行罢了。
关在狱中的施佩尔开始认真反思起他在二战的所作所为,刑期结束之后,施佩尔还写下了一本反应纳粹内部斗争与内幕的个人回忆录——《第三帝国内幕》,在这里施佩尔将纳粹高官的真实一面都和盘托出,让不少历史爱好者都大饱眼福。
1981年9月1日,前纳粹军备部长、御用设计师阿尔伯特·施佩尔在伦敦的家中突发中风猝然离世,终年76岁。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伦敦的一座公园中,与他的妻子共同合葬。这位二战期间最为特别的高官就这样走完了自己有争议的一生。
结语
作为一名法西斯主义者,一个精于心计的纳粹官僚,一个有才华的城市规划师。施佩尔虽然在后期也曾试图反抗希特勒,但那只是为了撇清自己的罪行而已。他是否真正地反思与赎罪,后人依然是众说纷纭。
参考资料
1. 《阿尔伯特·施佩尔:另类的纳粹天才》
2. 《第三帝国覆灭记》
3. 《第三帝国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