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育关键7步走,让孩子成才,聪明的父母都这样做
李玫瑾:教育关键7步走,让孩子成才,聪明的父母都这样做
如何让家庭的生活幸福代代相传,如何能够传的非常健康,这就是一个孩子教育的问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每个问题也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孩子青春期要怎么教育,孩子幼儿期要怎么教育,孩子儿童期要怎么教育。
有的孩子不爱和家长交流有的孩子通宵玩电脑有的孩子说不得,动不动就寻死觅活。有的孩子早上不起床,从心里到行动每个毛孔都在抵抗上学有的孩子离家出走......
如何看待未成年的人出现的心理问题,李玫瑾教授谈到,抓儿童教育,其实关键还是看家长。
有很多家长希望能带着孩子找李玫瑾教授咨询,她对家长说:“孩子不用来,你来就行。”
其实孩子出现的任何问题,可以说根源都在家长身上,真正的关键问题在于教育父母,而不是教育孩子。
虽然问题家庭不少,但是绝大多数的家庭都还是温馨健全的,父母对于孩子都是呵护备至,爱护有加的。
但是同样有些惨痛的案例,犯罪人也是来自不缺爱的家庭,他们甚至还有很高的学历,孩子优秀家庭正常为什么还会走上犯罪之路呢?
是家庭出了问题,是父母教育出了问题,家庭教育要遵循一些基本理念,目前对于教育我们并没有系统的一个流派,李玫瑾教授说:“我本人是学哲学出身的,中国人很聪明,我们很多领域都很优秀,但是我们缺少一种思维,一种跨越空间和时间的对于人教育的思考方式,对于理念和意识的深入探究。”
理念与观念不同,观念是看到之后形成的看法,理念是根据逻辑思维得到的理性的思维方式。
关于教育理念,李玫瑾教授列出了七点:
1. 人的教育有顺序性
顺序的特点就是: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其实有滞后性,心理问题是可以向前追溯的,成年人的想法和儿童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
成年人的想法是如何让生活变得更好,如何变得有钱,有房,有事业,提高生活品质。
但是孩子最想要的,只是爸爸妈妈能够陪在自己的身边,不想要大人离开他们。
很多孩子妈妈不回来他们都不睡觉,没有为什么,他们就是想要父母能够陪在自己身边就足够了。
现在社会有多少家长关注过这一点,或者是能够做到呢?为了工作或者其他原因,很轻易的放下年幼的孩子。
这个时候孩子产生的心理创伤,或许现在并不会显现出来,但是一定会影响他的将来,会延续到成年甚至是对自己的下一代的做法。
虽然说走上极端之路的是少数,但是现在很多心理学研究的材料大量证实,成年人的心理疾患,都是源于童年创伤,所以心理问题表现出来的时候,已经很滞后了。
想要解决问题的关键时期早已经错过,心理学有个概念叫“意识流”。
意识就是“我”这个我是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建立的,不管期间遇到什么事情,我的概念都是连贯的,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所产生的感觉都是印刻在心中的。
我们遇到事情有可能会在瞬间回想起来,甚至历历在目,它是没有时间概念的,十几年前发生的事情,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早年的经历有可能会是一生的噩梦。
2. 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
未成年人的身高和体能都是弱势,孩子的胃口都是喂出来的,一个人即使是到了八十岁九十岁,当他生病的时候,最想吃的东西,一定是小时候最喜欢吃的。
脾气是带出来的,观念是唠叨来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李玫瑾教授强调,成年之后所有的心理问题,基本都可以在早年找出影子。
抚养人对被抚养者来说,首先是决定了他的生命诞生,其次被抚养者照顾的程度和物质提供也是抚养着提供的,被抚养者的个性也是抚养者决定的。
李玫瑾教授提到一个案例:孩子九岁就已经将整条街都已经偷遍了,只要是能拿走的,全部都偷走,用来换钱买吃的,爸爸没有办法,只能将孩子用铁链拴在床上,邻居就报了警,街道就找了警察来,爸爸说:“我管不了,不然就得天天赔钱,我还有工作,要挣钱养家,只能这样。”
后来街道只能将孩子送到心理矫治的地方,孩子去的第一天,心理医院几乎也被偷了个遍,护士在教育他的时候,他还打骂护士。
医生说:“父母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在这里肯定不行。”医生在观察过后发现,孩子很喜欢吃零食,偷东西也是吃的比较多。
于是就和孩子约定,你少打骂十次,我就奖励你一块巧克力,于是孩子真的就开始减少了自己偷东西和打骂人的行为。
接着医生就用吃的来要求孩子更多好的习惯,比如和别人友好相处等等,三个月之后孩子的行为得到了良好的改善,这个时候孩子提出想家,想要回去。
医生也非常高兴,因为孩子的情感已经开始恢复,于是带着孩子回家。
可是回家之后发现家里已经锁了门,他家已经搬走了,没有通知任何人,经过多方打探终于找到了新家的地址,带着孩子去了新家之后,孩子的母亲对他的态度就像看一个陌生人一样,父亲虽然没有那么冷漠,但是对孩子的回家也没有表现出欣喜。
李玫瑾教授说,这个问题已经不是矫正孩子了,如果不先矫正父母的话,这样即使孩子已经改了,但是用不了多久,行为问题会更严重的。
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有一个理念,我们现在缺少的并不是物质和金钱,而是教育,当孩子和家长闹起来的时候,第一反应不要是:‘孩子怎么那么气人’而是“我哪个地方需要调整”。
当有了这个意识的时候,家庭教育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改善。
所以一定要意识到,孩子的问题都是大人造就的。
3. 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保障,更重要的是亲自陪伴的抚养
重点在“陪伴”,现如今社会就是一个快节奏繁忙的社会,上上下下都在加班,但是到了瑞典,六日商店都关门歇业,家庭更是举家出门游玩,晒太阳。
这同样也是一个理念的问题,在我们看来六日商店不开门是不可思议的,但那确实是一种智慧的结果。而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强调要忙,要快,要求效率。
但是忙到最后,却忘记了最本真的东西:给孩子挣钱,不如亲自陪伴孩子。并不是说陪伴孩子就不需要考虑生计了,而是要均衡比例。
亲自抚养孩子的重要性,受益的不仅仅是家庭本身,而是对社会乃至对国家都有好处的。
有的时候家长为了挣钱将孩子交给老人和保姆,他们虽然符合照顾孩子的基本条件,但是他们也只能解决吃穿住行的问题,和父母在身边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给孩子存钱,不如教他做人做事,找奶妈不如自己辛苦带”
家里有百万身家,这些钱也挽回不来孩子的教育出现的问题。
有一位很有钱的父亲,因为忙于生意疏于照顾自己的儿子,孩子初中辍学去吃喝玩乐,父亲知道湖南有一名专家,于是打飞的连夜赶到,从包里掏出十万块现金,要求治疗孩子,将他拉回正轨。
李玫瑾教授说“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如果父亲将这十万块钱当成自己的工资,停下忙碌挣钱的行程,多陪陪孩子,和他一起度过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就会不药而愈的。”
很多人认为有钱就能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最重要的不在于钱,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这是最重要的情谊,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4. 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成绩优秀的孩子,我们很多家长就怕自己的孩子不聪明,孩子成绩不好将来就会找不到一个好工作,没有好工作,生活就堪忧,于是大家都觉得,孩子上个好学校就够了。
但是这些年各大名校都出过恶性案件,投毒犯罪的案例层出不穷,种种恶行大家觉得不可理解,其实问题很简单,这些大学生,智力够了,缺少的是人性。
人性深似海,但人性是养出来的,人在生命的初期决定了他的抚养方式,要用情感抚养作为起点。
情感到位了,人才能有人性,看似很宏大的一个哲学问题,其实落实在实际行动中做起来很简单。
操作起来也很实际,就是用情感来抚养孩子。
只有情感能够约束孩子的行为,如果一个人没有情感,即使有再高的学历和智商,那会更容易形成反社会人格,然后形成高智商犯罪。
5. 性格比智力更决定命运
人性指的人生来而具有的一些特性,是最基本的自然社会属性。
而性格是什么,性格值得是一个人和别人有关的行为固定方式。这就涉及到一些人的做事习惯,好性格的人到了哪里都会让人觉得舒服,因为他做事情会替别人考虑,做事先想到别人。性格不好的人到了哪里都会让人觉得别扭,因为他自私。
社会行为方式就是性格的体现,一个人有了性格缺陷之后他的行为就会受到影响,继而上升到修养问题。
我们现在一味的强调知识教育,却忽略性格培养。
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再高,没有良好的修养,随便一个小动作就能暴露。性格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拥有一个好性格是可以决定未来成功的。
6. 保护孩子的前提是尊重
在与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要用家长的身份来压制孩子,毫无道理的让孩子听从自己的命令。
用断绝物质提供来控制孩子,这就是不尊重的方式,甚至孩子到了二十岁,三十岁还用家长的身份来干涉他们的恋爱,婚姻。
孩子过了十八岁就要学会放手,再优秀的父母也不能代替孩子做决定,不管孩子做什么决定,都是他们十八岁之后可以行使的权利。
父母只能提供意见,但是无权干涉。因为决定权在孩子自己手上,他们对自己的决定可以承担责任。
成年之后的孩子要尊重,成年之前的更要尊重。
7. 改变孩子的行为先改变大人的行为
大人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很多家庭教育的学者都有这样的要求,开家庭教育讲座,孩子不用到场,家长来就行了。
在教育的问题上,更多的是要和成年人交流,如果一个十岁以下的孩子做了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真正法律上解决的应该是他的监护人。
李玫瑾教授提到一个案例,贵州垃圾桶发现孩子尸体,当时的社会舆论一味指责政府,但是公务人员也是人,他们下班回家不会先去掀开垃圾桶看看里面有没有孩子。
先要做的是问问这些孩子的家长,孩子过了九点没回家,为什么不报警,家长监管不力。
如果说家里只有老人,没有办法报警,那就更说不过去了,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孩子经常不回家,家里习以为常。
那么这就说明了家长根本没有监护行为,任由几岁的孩子随便在外面过夜。
所以我们真正应该处罚的到底是什么,是父母的监护行为。但是键盘侠们又该说了,家里那么穷,父母没钱罚不了。
国外有的国家就有这样的法律,如果监护不到位,家长要去家长学校,一个星期上一次,三个月一个阶段,之后会有考核,没有好的方案,接着学习。
李玫瑾教授强调:我们的社会同样需要完善教育制度,不仅仅是对孩子的,还有对家长的。
很多未成年人犯罪其实归根到底都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想要让孩子真正成为对社会有贡献,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家长要付出的远远比想象的多得多。
很多时候问题发生都看对方,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缺陷,其实只要换一种方式,多将目光看看自己,就能发现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在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