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暴嗜杀的赫连勃勃:虽雄略过人,但却凶残未革,饰非距谏!

残暴嗜杀的赫连勃勃:虽雄略过人,但却凶残未革,饰非距谏!

在阅读此文章之前,感谢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能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赫连勃勃是大夏国的创建者,在史籍中赫连勃勃最为鲜明的形象是嗜杀冷血的暴君,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人物的研究,如果我们不考虑时事而轻易得出结论,于人物而言太过单薄,于赫连勃勃而言也有失公允。

铁弗匈奴遭到拓跋鲜卑重创以后,赫连勃勃逃亡后秦,周旋于多事之秋的混战时代,最终成就了大夏国一时的辉煌。

因此,在赫连勃勃身上必然有更鲜活、更复杂、更具内涵的品质存在。

残暴嗜杀的性格

以往史家对赫连勃勃的评价不高,主要缘于其残暴嗜杀。《晋书》评价赫连勃勃曰:“虽雄略过人,而凶残未革,饰非距谏,酷害朝臣,部内嚣然,忠良卷舌。”

赫连勃勃的残暴无恩造成大夏国“夷夏嚣然,人无生赖”的历史境况。在史家笔下,赫连勃勃人性的主要特点就是残暴。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后,曾频繁地发动战争。

从公元407年 从建立大夏国开始到公元 425 年赫连勃勃去世,仅《晋书》有明确记载的由大夏国挑起的战争就达28 次,平均每年2次还多。仅以几次战事为例,便可看出赫连勃勃的残酷。

伐南凉,杀万余人,掠百姓 2.7 万口而去。在南凉发兵追击时,又杀万余人。与后秦战于定阳,坑将士 4000 余人。攻杏城,坑将士2 万人。攻上邦,杀 5000 人。攻阴密,杀万余人。在战争过程中,赫连勃勃两次设骼骸台,扩大战争的心理作用。

公元418 年,夏军攻入长安刘义真仓惶撤退,夏军在追击刘义真途中,杀伤不可胜数,积人头为京观,亦曰“骼髅台”。因此,大夏国历史上有两座骸台,一在败南凉后的阳武今甘肃省境内,死者多为秃发鲜卑人;二在清泥今陕西省蓝田县境内,死者多为汉人。

可以肯定,频繁的战争和杀戮,使正常的生产秩序遭到破坏,人口的耗损更加严重。

除残酷的战争外,赫连勃勃还无视刑政之规随意杀戮。比干阿利任大夏国大将时,所造兵器,匠成必死,“射甲不人即斩弓人,如其人也,便斩铠匠”。因此被杀的工匠数以于计,赫连勃勃对此干阿利大加褒奖。

赫连勃勃修筑统万城,发民10万,历时7 年,与此同时,其他城池也在修筑过程中。赫连勃勃修筑的新城为十六国之最,人民承担的摇役沉重,“兴役犹繁,民不堪命”,手工业者的境遇形同奴隶,生命朝夕不保。

据以上事例,如果以儒家的传统伦理为参照标准,赫连勃勃对姚兴为不忠不义,于莫奕于为不孝于人民则不仁。正如崔浩所言:“屈巧家国夷灭一身孤寄,为姚氏封殖。不思树党强邻,报仇雪耻乃结忿于蠕蠕,背德于姚兴,撅竖小人,无大经略正可残暴,终为人所灭耳。”

然而,赫连勃勃毕竟是处在乱世纷争群雄割据的十六国后期,他以逃亡之身,周旋于多事之秋,拯救了铁弗匈奴,也成就了大夏国一时的辉煌。显然,在这位历史人物身上还有一些重要内涵值得关注。

民族同源观与大一统思想

作为政权的统治者,赫连勃勃的思想和治国行动中始终贯穿着一些具有导向性的内涵。

民族同源观

十六国时期,人口流动剧烈,但“内诸夏而外夷狄”的观念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仍然占有主导地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司”主宰着许多人的行为。

这种民族之间的差异与隔阂给赫连勃勃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赫连勃勃内心深处有一种浓重的自卑心理,因为家族突遭变故带来生存方式的改变,使得赫连勃勃患得患失、恐惧、多疑,这也是造成他性格残暴的重要原因。

建立大夏国以后,面对统治之下的各族民众,赫连勃勃因不适应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而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手足无措和怯懦。这种自卑心理对赫连勃勃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促使他努力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二是极端仇恨,这两种影响一直交织着发生作用。

在南例奴依附汉朝以后,匈奴与汉人长期杂居,匈、汉两种文化在激荡碰撞和冲突中走向交融促进了匈奴族的内迁和社会文化在适应新要求的状况下发展。而采用中原地区传统的统治方式,必然会加深统治民族内部的分化。

经过十六国前期各个政权上层推行的汉化政策后,到十六国后期胡族的汉化程度更加深人。赫连勃勃处于十六国末期,汉化的深入和中原周围人口、生态环境从客观上决定了他必然要用“进中国则中国之”的思想统治大夏国。

赫连勃勃主观上也希望本国以及周边政权认可他所建立的政权是“华夏之邦”公元407 年,赫连勃勃建国,“自以奴夏后氏之苗裔也”,称国号为大夏。在此后文献中,赫连勃勃多次强调先祖为黄帝裔胃。大夏国鼎盛时期赫连勃勃首先远追先夏,以纪功德。

赫连勃勃认为,大夏国是“重光于万世”,恢复大禹之业的壮伟之举这种刻意宣扬和标榜当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可以肯定,赫连勃勃意识到自身政权在名分上的臀越。因此,想要获得立足和发展必须从血统上认同汉民族,将自己的祖先纳入华夏始祖皇帝系谱。

因此,“大夏”国号的选用首先排除了传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理隔阂,使自己成为与汉民族同源异流的黄帝裔胄,以便最大程度地排除夷夏之辩对于巩固政权的不利影响,使大夏国政权听上去比其他割据政权更加正统,而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则反映了当时民族融合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可见,民族认同是赫连勃勃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涵之一。

统一天下君临万邦”的大一统思想

赫连勃勃建国早期,以“统一天下,君临万邦”为主线的大一统思想非常突出,而且有较深的历史渊源。公元 407 年,赫连勃勃大业草创,效法轩辕氏,制定十年计划。赫连勃勃当时的目标是尽占岭北、河东之地。

公元413 年,赫连勃勃命比干阿利修筑都城以“统万”命名首次表达了“统一天下君临万邦”的思想。公元415 年赫连勃勃与北凉结盟,提出“共济六合,若天下有事,则双振义旗’的主张,再次表达了他的这种思想。

在赫连勃勃发动战争的理由中,多强调自已是应运而生,并把应运而生看做是晋以来“祸缠九服”背景下上天悔过的选择,并因此而改姓赫连,将自己标榜为上天派来管理民众的代表,是天与地的连接者,以表明他统治的合法性。

在赫连勃勃早期的政治生涯中,如此明显地宣扬“大一统”思想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十六国时期,五胡诸族政权林立,对于各族精英来说,中原传统价值观必然对他们产生影响。赫连勃勃自出生以来并没有在真正的草原上生活过。

久居朔方使铁弗匈奴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民族心理和价值观,而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首当其冲的就是正统”观念。夷夏之辨的藩篱使赫连勃勃格外需要用正统的外衣来粉饰自己,通过颂扬大一统使“天下”在理论上归属其政权统治之下。

此外,常年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赫连勃勃利用人们对和平的期盼,出于消弹民族隔阂、维护统治名分的需要,极力宣扬统一主张。

那么,除了政治统治需要外,赫连勃勃是否真的将“统一天下”作为最高的政治目标,这还值得商榷。赫连勃勃在公元419 年占据长安完成十年尽占河东、岭北之地的计划后,对于战争的狂热突然转变得偃旗息鼓。

直到公元 425 年赫连勃勃去世史籍对于他的记载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根据大夏国后来的发展可以基本肯定,“统一思想”是赫连勃勃一生追求正统的重要反映,他的基本政治素质并没有使他具备君临天下的能力,大夏国也不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最终只偏安一隅,割据而存。

赫连勃勃作为一个出身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者,使处于乱世之中的大夏国成为当时的强国周边国家不敢轻易与大夏国发生冲突实为不易。刘裕曾经打算北讨,但最终未果。据文献记载:佛佛虏陷关中,高祖复欲北讨,行意甚盛。

在大臣郑鲜的劝说下,改为通好北虏,“则河南安”。而北魏也是在赫连勃勃去世后才开始发兵进攻大夏,并取得胜利。可以说,大夏国历史是赫连勃勃个人英雄主义的凸显。

然而,赫连勃勃自身性格的缺陷,又使他难以实现更大的政治抱负,即使有勇有谋,知人善任,但是他残忍众殊,大兴土木,导致各族人民怨声载道。“是时雍州假王霸之号者六国而赫连氏据朔方之地尤为强暴。荐食关中,秦人奔命者殆路。”因此赫连勃勃所向往的大一统也只能是没有社会基础的空中楼阁。

《参考文献》

房玄龄.晋书.北京:中华书局

魏收.魏书.北京:中华书局

司马光.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

同类推荐

​意大利香蒿:古老的美食香料与健康之源

​意大利香蒿:古老的美食香料与健康之源

意大利香蒿:古老的美食香料与健康之源 关注我,每天带你看大事~ 精彩内容等你来看,干货满满! 意大利香蒿(学名:Artemisia dracunculus)属于菊科(Asteraceae)中...

​豪爵铃木GW250测评

​豪爵铃木GW250测评

豪爵铃木GW250测评 大家好,我是大山,今天给各位摩友分享一下豪爵铃木GW250的使用感受。这台发动机平台的车我前前后后买了4辆,3辆GW一辆GSX,GW的前两台是二手...

​抱脸虫,奇幻生物

​抱脸虫,奇幻生物

抱脸虫,奇幻生物 抱脸虫是电影《异形》中的生物。抱脸,顾名思义是在宿主的面部进行的行为操作,达到注孕的目的,是不是听起来很让人作呕呢。抱脸虫究竟是...

​如何理解爱国的含义

如何理解爱国的含义 爱国 就是人们长期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是和人们的共同利益密切联系,具有深运的历史根源。人类在社会早期,随着定居...

热门排行

随机推荐